竊聽風暴(Das Leben der Anderen)-僅獻給HGW XX/7

中文譯名一直以來害慘了不少好片,例如一切都鳥了(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)、刺激1995(The Shawshank Redemption)等等,每每讓人對電影內容有了錯誤的預設和想像…會這麼提,想當然爾這裡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–竊聽風暴的確是真的有竊聽,但卻是沒什麼"軍事機密、核子危機或潛入行動"等級的「風暴」;電影標題的原意是「他人的生活」,這是一部關於一位由共產體制打造而成的「黨的強盾與利劍」-Wiesler,代號HGW XX/7,這個秘密情報監控組織斯塔西(Stasi)的中堅幹部,如何因為原本充滿惡意的控制行為–「竊聽」而接觸到藝術以及人性的光輝面;而後在其濡染下,由原本堅貞信仰的祖國正義,轉化為對人類良善的信任。這是一部肯定絕對道德的電影。

在本片中用了不少篇幅描述了Wiesler的性格與生活背景:對竊聽與審問專業的要求和自信,對社會主義理想的無私追隨,以及其冰冷、乏味、極端寂寞的私人生活與居住空間。在大義之旗下化為黨國劍盾的Wiesler,從他身上你難以嗅出任何純粹的惡意與劣性,即使他用極端的方式壓迫和威脅那些、我們看來幾乎無辜的所謂「黨的敵人」,但你看得出那都是出自於自身的信仰所行的正義,在那樣的前提之下所生活、生長、生存的人,這就是他的道德;但自從他接下了監視劇作家Dreyman的任務之後,這看似無可動搖的一切開始轉變了。

介入一個藝術創作者的生活,隨手可及的藝術作品與人文氣氛,成了一直以來過著單調乏味、機械式人生的Wesler的救贖;在夜裡獨自讀著Brecht的詩,優美又富含情感的文辭,融化了秘密警察眼底的堅冰;Dreyman與Crista的激情與深情,在聽覺上和心靈上喚起了Wiesler對愛與性的渴望;而Dreyman在好友死後,彈奏著Beethoven的「獻與好人的奏鳴曲」流露出對好友無限的追念,其深沉厚重、幾令人無法承受的情感,乘著古典樂無懈可擊的美,讓原本絕不妥協除惡務盡的「黨的工具」淚流不止….Wiesler在這個當下一定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吧,但和列寧不同的是,他選擇了接受自己的情感,並相信人類良善的一面是有其真正價值的。相比之下,文化局長與淫肥部長在理想的大義下操弄權勢、追求私慾的醜態,讓Wiesler原本堅定的信仰頓時成了笑話。

那麼他真正應該堅持的還剩下什麼?於是他改變了,就像無法承受的憤怒與悲傷,使Dreyman從保守人士轉變為反動份子那樣,對人性的善與美的覺醒,也讓Wiesler從迫害者變成了保護者,即使失去原有的職位、甚至於可能丟掉性命,也在所不惜。在片末,Dreyman對這位沉默的守護者唯一能作的,便是將這人們所經歷的一切再次凝聚為創作、為藝術的力量,並將其獻予那位應當接受至深的謝意的好人–HGW XX/7。

「請問是要包裝送人的嗎?」

「不,這是要給我的!」

影像最後凍結在Wiesler那抹溫暖的微笑上,相信這一刻,一定治癒了先前在觀者面前劃開的所有悲傷與憤怒吧!而從他的笑容我們也得知了,他從不後悔自己的出手相救,而他對人性良善的信仰,也未曾因此而有所動搖。他該是俯仰無愧的。

最後,不得不提飾演Wiesler的德國影帝Ulrich Muhe,在片中精湛的演出演活了Wiesler的深沉、孤寂、堅定與轉變,相信與他過去的背景也有著很大的關係:在東德政權解體之後,Ulrich Muhe過去曾有長達六年的時間,是被自己當時的妻子所監控著的;走過那個人與人之間,因為恐懼而相互猜忌、背叛的年代,這位受害者反過來飾演過去的加害者,我想內心定是百感交集的吧。而不負期待地,他在竊聽風暴的演出果然也被譽為從影以來的巔峰代表作。只是令人惋惜的是,在盡獲榮耀後,影帝Ulrich Muhe也因胃癌與世長辭了,遙記當時聽到這個消息,恰好是在看完竊聽風暴的幾天後,當下只有不可置信而已…願他在其所信仰的歸處平和地安息。

——-

一點題外話:Wiesler的醒覺與處境,不禁讓我想起R.A.Salvatore筆下的Zaknafein….當然這兩位和天下無雙的Drizzt比起來,實在是辛苦得多了就是XD

本篇發表於 光影之前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3 Responses to 竊聽風暴(Das Leben der Anderen)-僅獻給HGW XX/7

  1. 秀月 說道:

    這篇寫的很好,將整部片精彩之處都描寫出來~讓人想再看一次~^^

  2. 說道:

    覺得˙˙你越來越厲害了!!
    ^__________^

  3. 威佑 說道:

    哈 感謝賞臉主要還是要推一下這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囉

發表留言